新晨在线—山东省综合资讯门户网站
热线:0531-88966572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 » 乡村振兴 » 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的三条道路探索

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的三条道路探索

时间:2021-01-21  来源:新晨在线  作者:  浏览次数: 823 次

胡家岸、徐寨村和王家庄是位于黄河南岸的三个普通村庄。在济南高新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三个村庄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了适合各自村庄发展的三条乡村振兴之路。“坚持改革创新绿色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坚持因村施策有序发展”,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立足实际,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省会城乡融合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胡家岸:

发展农业合作社

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整地,修农机,通水渠,建提水闸,完善田间路网……临近年关虽是农闲时节,但济南高新区胡家岸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牛科伟却一直没闲着,他正在为来年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做各种准备工作。

“去年我们的大米卖得非常好,今年我们准备再流转一些附近村庄的土地,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牛科伟告诉记者,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胡家岸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参展的“黄域”牌黄河大米,力压全国各地40多个名优产品,荣获大米品类金奖。这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种植黄河大米的积极性。

其实,胡家岸村的水稻种植历史十分悠久,自明清时期就大面积种植水稻,但由于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费时费力,同时农户的分散种植,也衍生出水稻品质不一、产量低、销路难、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此,2011年,村支部书记牛科伟带领村民创办了胡家岸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

当前,胡家岸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产业实行“支部+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上承市场,下联基地,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收割、收购、加工、包装环节实行“六统一”,有效发挥了组织优势、规模优势,实现了水稻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生产资料投入较过去每亩节省100元左右,每年可节省劳动成本30多万元。

通过流转土地,目前胡家岸水稻种植基地已发展至2700余亩,也辐射带动了附近10余村。为解决水稻种植耗费工时问题,合作社累计斥资1000余万元,购置全套水稻种植机械50余台(套)、批次烘干能力30吨的低温循环式水稻烘干设备,在济南市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还投资400万元建成水稻加工中心,稻谷统一收购后,经脱粒、分拣、包装一体化加工后销往市场,可实现“今天入田收割、当天新米下锅”的目标。

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依托高新区乡村产业发展政策,胡家岸村迎来了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胡家岸水稻种植基地在济南高新区发展保障部及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支持下,连续多年承担济南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黄域”品牌黄河大米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定。2020年,济南高新区又布局打造“稻香河岸”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基地发展带来政策、资金、品牌等支持。

黄河岸滩的胡家岸村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水稻种植,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为了更好地带领村民走致富路,牛科伟还有新打算。今年,牛科伟计划结合水稻种植试点稻蟹、稻虾养殖,同时在水稻种植的错峰时节,继续打造油菜花种植产业,深入打造“稻香河岸”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走一条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徐寨村:

村企融合共生

种田村民变企业工人

与胡家岸村的农业合作社不同,济南高新区徐寨村走的是一条村企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徐寨村位于济南黄河南岸的中德企业合作区内,最近几年,中德企业合作区发展迅速,大项目不断落地。为保障园区企业快速落地和建设,徐寨村分批次进入征地拆迁,村里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就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

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落地,也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当前在徐寨村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劳务市场,不定时地会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来这里招工。“中德企业合作区落地项目多,厂房、道路等基建项目不少;另外,村子周边企业多了,喜欢招收村子里的工人,离村近,成本低。”徐寨村村支书张海森告诉记者,原先村民们都是靠种地为生,现在村子旁边就有大企业,很多村民都到工厂里上班了。

一方面是落户企业的用工需求,一方面是村民的就业需求,徐寨村党支部成为了二者的桥梁。为此,徐寨村专门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和保安公司,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2019年10月,村党总支成立了以物业服务、园林绿化、清洁保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物业管理公司,100余人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在园区找到合适工作;2020年3月,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村党组织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梳理出全村劳动力人口共1200余人,待岗村民有300余人,根据年龄、技能、学历等信息建立“劳动力信息库”,与园区企业积极沟通,促成200余村民就业;此外,在中德企业合作区的帮助下,徐寨村与英才学院、振邦保安公司等确定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渠道,2020年12月28日,首批5名村民经过培训后正式入职宏兴激光保安岗位,保安公司正式开张。

张海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500名就业劳动力每人每天5元的中介费用计算,村子里每年就能有近百万元的收入。这笔钱可以用来做惠民工程,照顾村里的老人、困难户,还可以解决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去企业工作后,张海森还计划成立合作社把村里的基本农田,通过流转方式进行规模化种植,村民们还可以再获得一部分收益。

王家庄:

规范“三资”管理

村庄由“乱”到“治”

乡村振兴之路,有的乡村走在了前头,有的乡村也走过弯路。如果说胡家岸和徐寨村走在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前面,那么同在黄河岸边的王家庄村算是走过弯路又后来追上者。近两年来,王家庄村通过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让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迎头赶上。

2017年底前的王家庄,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群众信访矛盾突出,10来年一直是街道上挂名的乱村、问题村。就连村委办公室一度被长期霸占,村委大院甚至变成了一个废墟场。说起王家庄,村民们自己都直摇头。

改变从2017年底开始。2017年12月底,王家庄举行了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有着法律从业经历的村民王晓震成功当选。在王晓震的带领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迅速进入角色,明确“六个一”工作思路,即建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建好一个阵地、提供一站式服务;健全一套机制,解决一批难题,村“两委”班子的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逐步增强。

此外,新一届村“两委”探索建成了党员大会商民意、群众代表会定民意、村民议事会调民事为主的3个村级议事平台,有效的议事机制,让王家庄村实现了从“信访大户”到“零信访”的转变。

王家庄临近街道驻地,商业、服务业等三产发达。在王家庄村治理过程中,王晓震认为,“三资”管理不规范是王家庄村“乱”的主要“症结”。2018年上半年,王家庄村“两委”将多年来无偿、低价使用的资产资源进行梳理摸底,公开公示,依法依规对村级“三资”进行清理规范。

通过“三资”清理盘活了集体资产,共规范合同500余份,收回土地200余亩,部分沿街房房租由原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最高不足5000元/年,增加至符合市场价值的最高20000元/年,增幅达到300%,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不足3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增幅达400%,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临近年关,王家庄村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会上讨论决定,今年的村民的春节福利金,将从去年每名村民600元涨到800元,外加米面油等。王家庄有1100多村民,别的不说,光这春节福利金就得八九十万元。如今,再提起王家庄村,大家投来的都是一片羡慕的眼光。

胡家岸、徐寨村和王家庄不同的乡村振兴之路,折射出济南高新区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探索实践和成果。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济南高新区将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政策、体制和区位优势,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

发表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