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山东济南
万里黄河第一隧
济南黄河隧道全线贯通
此次贯通标志着我国在建最大直径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这是人类开发利用黄河一大创举
从此,黄河两岸的发展将再无制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穿越黄河的故事要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说起
我们从小就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华夏文明,然而我们很少知道的是,黄河也犹如一道天堑阻隔两岸,曾经的泛滥、改道,让先辈因黄河头疼。
自记录以来,经过的较大改道就有26次,决口、险情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5464公里,75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里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济南黄河泺口,当遇到洪峰、凌汛期,车辆浮桥就要拆掉。
黄河之水天上流
黄河自流入济南形成地上“悬河”
到达济南泺口段
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
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
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
2019年9月开始,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集团和济南城市建设集团联合打造的“黄河号”和“泰山号”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先后始发掘进,首次开启人类历史上对地上“悬河”的伟大穿越。每一台盾构机总重4000吨,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相当于5层楼高。
大国重器+基建狂魔=超级工程,有了外挂加持,悬河,不存在的!基建狂魔不仅完成了对黄河的穿越,而且出道就是巅峰之作。
一次穿越4条车道
最快2.5分钟就可穿越黄河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位于济南城市中轴线上,南接主城区济泺路,北连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隧道盾构段长2519米,设计为双管双层公轨共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最快4分钟可穿越黄河,下层为轨道交通,最快2分半可穿越黄河。
按照计划,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通车,届时,开车最快4分钟、乘坐地铁2.5分钟可穿越黄河,比绕道济南黄河大桥节约近一小时车程。
然而
没想到黄河还有善变的一面
除了泥沙还有意外惊喜?
惊喜一:黄河下有“拔丝地瓜”
黄河之下冲刷出大量黏土,在高压作用下,十分黏牙,工程师把它比作拔丝地瓜,又软又黏。
针对黄河隧道地层特点,工程师改造优化世界最先进超大直径盾构机,制定刀盘结泥饼判断及位置检测方法,研发一套泥饼形成的预测软件治理“粘牙”问题等,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超大盾构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
惊喜二:黄河下有“牛轧软糖”
本以为黄河下只有黏土,然而万万没想到!
掘进中遇到的岩石强度普遍达到45兆帕,最大为90兆帕,相当于高铁桥墩钢筋混凝土强度的两倍还多,它们和黏土混在一起,就像牛轧软糖,又软又硬又粘牙。
最困难的一次26个小时只掘进了2米,取出58块坚硬的岩石。
大块钙质结核堵塞格栅,造成了泥水循环系统排浆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停机、管道被磨穿等问题。
惊喜三:黄河下有“深水炸弹”
在济南黄河隧道掘进中,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相当于6.5个大气压。
相当于一个人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当然这些都难不倒建设者,他们上手直接改装设备,来应对坚硬岩石的碰撞和巨大的水下压力。
地下领域的探索永远充满了未知,济南黄河隧道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一度令他们伤透了脑筋,而基建狂魔的想象力,也越来越“天马行空”……
想象中的搬砖vs现实中的搬砖
在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施工现场
除了最智能最先进的盾构机
还处处可以感受到大数据、BIM
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
对这一超级工程的强大支撑
他们建设了国内第一条15米以上管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所有管片和箱涵实现了预制生产全过程监控、二维码“身份”信息验证、质量终身可追溯,保证了产品质量。
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仅有29岁!
整条隧道2万多条拼装接缝,平均错台误差仅2毫米。研发了管片抹面机器人、管片3D智能检测系统,通过设备维保“领值系统”加强盾构机定期维保养护,设备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较于桥梁跨越江河湖海
隧道下穿对环境影响几乎为零
工程临近一级水源地鹊山水库,项目部按照“标准高、形象好、工厂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色施工,泥浆重复循环使用,做到了零排放。而今,黄河大汛实现安澜,38年未遇洪水,20年不曾断流,黄河水越来越“清”,黄河为济南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城市用水。
自此
完成对长江黄河的穿越
万股细流汇聚成河
五湖四海中华儿女齐聚建设母亲河
保护黄河就是保护华夏宝藏
这是我们对祖先的承诺!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