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在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朱汪村,有一处农业产业园区,循环水从黝黑的泉池里冒出来,远处的白鹭在藕池扑棱起水花,千亩蔬菜、果树大棚掩映在这片春意盎然中。
在园区的西北角,是“85后”园区负责人李广阅居住的小院。小院里有一处玻璃房,阳光投在藤桌藤椅上,花草正艳。闲暇时李广阅会坐在这张藤椅上小憩,但更多的时间,她的身影是在各式大棚间穿梭。
“两万步的微信步数是很平常的,因为农业是一个细心的产业,有一点看不到,损失就会放大好几倍。”李广阅说,农业产业园内设有特色热带水果棚、精准化管控设备棚、水肥一体化棚以及育苗棚、高温棚、食用菌棚等系列大棚,即使是假期,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不能停歇。
2015年,李广阅从山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家里人都劝她在城市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李广阅却早已打定了主意扎根农村。“农民种地大多还是靠经验、靠力气,我在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正好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这是我选择扎根农村的原因。”李广阅说,最终她选择来到方城镇的鼎益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业产业园区,做一名技术员。
看着刚来的年轻技术员,从周边村过来管理大棚的村民并不服气。56岁的村民王京花在园区里负责叶菜大棚的管理,刚进入园区工作时,她看着面庞稚嫩的李广阅颇有些不服气:“俺都种了一辈子地了,还能不如个丫头?”
东朱汪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志来农业园里参观了几次,看到李广阅正在对接科研院所,准备将一整套的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园区,便对王京花说:“咱虽然种地年数不少,但年年都是一个样,小李这一套整下来,肯定能有新变化。”
摸索几年后,李广阅与临沂大学合作,将这片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了“农校对接示范园”,利用临沂大学的平台优势,李广阅将高校农业科研成果直接引进田间地头。这几年,她在方城镇推广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让东朱汪村的蔬菜种植模式改头换面。之前,村民们在大棚内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种菜,李广阅改用了更安全、成果口感更好的雄蜂授粉。前段时间,她还申请了种植韭菜的实用新型专利。
积累了大量田间地头的经验,李广阅从2019年起开始负责园区的全流程管理。“我们吸纳了郭兴庄村等周边四个村的30余位农民,到我们这里管理大棚的生产,他们薪资最高能拿到5000块钱一个月,多劳多得。”李广阅细化了管理条例,将大棚产量、日产管理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如今,李广阅还加入了农民培训讲师团,经常到田间地头给当地农民讲解高效种植和绿色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日复一日,李广阅带着一股拼劲,不断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她的付出也得到了老一辈农民的一致认可,王京花坦言:“俺们再也不敢小瞧现在的年轻农民了。”
即使每天都在园区从早忙到晚,李广阅仍觉得不够,于是,她和丈夫从城区里搬出来,搬进了园区。如今,李广阅的孩子已经6个月大了,她们一家人现在就住在园区里,平时打理几十个蔬菜大棚也更方便了。“我相信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会更贴近自然,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李广阅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兰山区大力开展人才回引行动,尤其注重引进优秀的农业人才回乡工作创业,2020年该区企业网签大学生1.8万余名,并为466名高学历人才发放津贴合计817万元。
责任编辑:刘晓冬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