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芯片”攻坚如何破局?2021-01-11来源:大众日报 01版
■编者按新年开新局,新年新作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山东也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本报今起推出“新年开新局”报道,聚焦省委确定的“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聚焦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突破点,进行观察思考。敬请关注。
◆今年省科技厅将改革省农业良种工程组织模式和实施路径,克服项目“碎片化”问题,整合全省优势创新资源组建大团队、实施大联合、开展大攻关
◆专家建议增加对品种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突破性新品种加大奖励力度,在授予奖励、项目经费支持和人才奖励上适当倾斜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根本,优良品种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山东是农业大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必须加大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百东表示。山东近年来持之以恒实施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攻克了小麦抗条锈病克隆、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构建、扇贝全基因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关键育种技术,累计培育国审农作物新品种305个、省审农作物新品种1844个,获得了400余项以品种创新为核心的重大科技成果。
种业创新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持续性以及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李百东说,根据山东种业发展现状,遵循创新规律,今年省科技厅将改革省农业良种工程组织模式和实施路径,克服项目“碎片化”问题,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坚持“人才、项目、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整合全省优势创新资源组建大团队、实施大联合、开展大攻关。重点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突破性农业新品种(系)培育,充分运用生物育种、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省农科院是我省种业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育成了“功勋小麦”品种“济麦22”、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齐黄34”、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鲁单9088”,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51号”、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突破性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有的已经成为我国某一领域的第一大品种,有的创造了全国高产纪录,有的成功扭转了某一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表示,“十四五”期间,省农科院将根据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加快提升生物种业育种关键技术和品种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支撑农业新品种培育的攻关、探索。
张立明建议,重点围绕我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突出省内优势育种单位的牵头作用,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进行联合攻关。同时,加大对新品种培育的投入,增加对品种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突破性新品种加大奖励力度,在授予奖励、项目经费支持和人才奖励上适当倾斜。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进行性状鉴定、基因挖掘等,能有力促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业创新。”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蒋庆功说,去年,我省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全省133个农业县(市、区)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现已征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000多份,工作进度处于全国前列,发现了很多特异和珍稀资源,如胶州野生粒用豇豆、茌平十孔莲藕等。
但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仍存在现有种子保护体系与鉴定设施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系统鉴定与深度挖掘利用滞后、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蒋庆功说,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山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库、圃)等建设,强化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鉴定、评价及共享利用,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种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以种质为根基,以科研为先导,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营收的10%以上。现已育成包括‘天泰’‘邦玉’‘中天’系列近30个国审和省审玉米品种,在国内十几个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实现增收超过200亿元。”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宁介绍,天泰种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依托于企业自主建立的种质资源库,贮藏了5万余份来自全球不同地域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计育种’,研发更具针对性和特色的优秀品种。”刘宁说,天泰种业承担的黄淮海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夏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针对黄淮海区域常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等问题,有目的性地设计育种方案,研发出的“中天308”已通过国家(黄淮海区)审定,正在示范推广。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