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满足脑瘫儿童全面康复需求,近日,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共同制定《山东省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方案》重点明确了以下六项任务:
切实加强脑瘫儿童残疾预防工作
利用“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宣传节点,开展脑瘫残疾预防“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在婚姻登记场所设置健康教育便民服务平台或咨询室,向婚育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面向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诊断等工作,做好出生缺陷和儿童发育障碍综合防治。广泛宣传脑瘫儿童康复成效,消除歧视,增强脑瘫儿童及其家长主动参与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着力提升脑瘫儿童康复保障水平
按照《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鲁残联发〔2020〕2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脑瘫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鲁医保发〔2019〕51号)要求,落实医疗保障、康复救助和特殊教育等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康复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新增儿童医疗康复项目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脑瘫儿童救治手段创新探索,“十四五”期间,每年实施脑瘫儿童脑外科手术100例。鼓励各地对在训脑瘫儿童发放送训补贴,购买综合责任险等商业保险,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支持康复救助,不断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保障水平。
全面加强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脑瘫儿童数量、分布状况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将脑瘫儿童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优化脑瘫儿童康复资源布局。严格落实定点机构评审认定制度,择优选择确定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指导20家脑瘫儿童康复示范机构能力建设,引领带动定点机构提升规范服务水平。推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任务,提高康复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康复服务能力。加强残联系统康复机构运行管理,防止设施设备闲置。积极推广“机构+社区+家庭”康复救助模式,促进康复救助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施脑瘫儿童家长实名制培训,不断提升脑瘫儿童家庭康复效能。
努力提高脑瘫儿童康复专业水平
康复大学正式成立后,依托康复大学开展脑瘫儿童康复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补齐脑瘫儿童康复专业人才不足的短板。发挥残疾儿童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专业组织作用,开展学术交流和工作研讨。加强脑瘫儿童康复理论研究,组织专家编制实用性教材,进一步提升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专业水平。实施脑瘫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康复专业人才1000人,其中培养学科骨干带头人200人。探索研究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标准,推动解决脑瘫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认证、职称晋升和职业成长等问题,建立健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和政策保障。
不断深化脑瘫儿童康教融合
整合“医疗+康复+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脑瘫儿童医教康教结合工作。“十四五”期间,加强医疗、康复、教育等政策衔接,完善医教康教结合服务体系,为脑瘫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康教融合服务,实现康复成效最大化。总结推广残疾儿童康教融合试点经验,推动脑瘫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康教融合服务。健全脑瘫等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满足不同程度脑瘫儿童受教育的需求。积极探索普特融合教育模式,各县(市、区)要加大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让具备学习能力的脑瘫儿童就近就便、相对集中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延伸大龄脑瘫儿童康复服务链条,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培训和托养服务。
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残疾儿童信息化基础建设,构建脑瘫等残疾儿童数据平台,实现脑瘫儿童筛查、诊断、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信息互联互通。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做到每例脑瘫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加快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推动脑瘫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核“全程网办”。推行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网上全程记录,做到救助对象网上签到,康复训练网上建档,实现康复服务全程留痕、动态监控。(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君 报道)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