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2020年,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口岸在青岛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凸显,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青岛外贸在逆境中强势上扬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亿元人民币,逆势增长8.2%,出口3876.8亿元,增长13.7%,外贸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青岛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再出新20条措施。
2020年青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成绩斐然。这一年,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再造一个“青岛港”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迈入“双港口口岸”城市时代;黄岛港区海业油品码头1号泊位、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107号和108号泊位正式对外启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屹立于青岛海岸线,时代楷模“连刚创新团队”挺起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脊梁;胶东国际机场口岸查验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信息自动化建设、自助通关、一体化通关、先期机检和“无感”通关实现应用,目前,口岸查验设施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新机场转场指日可待。
2020年,青岛海关全面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保税混矿“随卸随混”等创新型举措,青岛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下降为38.49小时和2.4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0.15%和88.47%,提前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任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拓展,率先在全国实现进口集装箱分拨提货单电子化流转,通过“单一窗口”进行线上投保确认的小微企业约4700家,线上投保率达到100%;认真落实国家降费政策要求,减少企业物流成本逾12亿元,减免库场使用费近亿元,免除查验无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4715万元。青岛口岸荣获“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二名。
2021年,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市口岸办)会同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及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国际机场集团等,面向“十四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突出市场主导作用,突出深化改革创新,突出“智慧口岸”建设,突出部门协同联动,制定了20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
“新20条”具体内容:
一、优化通关物流流程,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1.深化通关模式改革。尊重市场需求和企业意愿,稳步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加大对企业“提前申报”引导力度,实施“两步申报”生产型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依申请免除税款担保。深入推进“抵港直装”和“船边直提”试点,为企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关模式。
2.优化大宗商品检验监管改革。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等模式,大力实施原油无储罐直接装卸国际中转业务、保税铁矿“入区检验出区核销”、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通关模式,助力打造大宗资源性商品集散中心。
3.推进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改革。畅通海空两种方式退货渠道,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量身打造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新通道,指导企业用好“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等新政策。
4.实施空运口岸通关流程改革。以胶东国际机场启用为契机,实行“海关+安检,一次过检”的通关模式,实现国际通程中转旅客隔离区内中转,提高通程托运行李中转效率,提升中转旅客乘机体验。建设快件监管转运中心,提升进境货物集中查验效率。推进国际货运机坪空空中转监管模式,提高国际货运流转效率。
二、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5.拓展“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完善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实现进口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提货单电子化应用率90%以上,研发出口集装箱装箱单、设备交接单电子化系统,将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功能拓展至进出口全过程。推广出口退税、金融服务等功能应用。推动“单一窗口”业务向空运口岸拓展。
6.启用原产地证书虚拟审签中心。通过虚拟审单平台和智能审签数据库,破除隶属海关辖区界限,构建“线上智能化自动审签+人工集中分类审签”的新模式,推广应用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和智能审核,实现原产地签证集约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7.推广港口作业新技术、新应用。升级“云港通”平台,加大GSBN区块链应用,形成口岸企业互联互通的物流生态圈。启动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试验段建设,提高集疏港效率。应用氢能源集卡车、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开发“船理同屏”APP,应用5G技术,实现集装箱理货现场无人化。推进董家口海上5G网络覆盖工程建设,为智能船舶、智慧港口、远程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撑。
8.提升空港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化空港国际出境旅客“无纸化”通关试点,开展“人脸识别”登机业务,提高旅客出境通关效率。开展“无纸化”边检流程调研试点,推动升级服务措施,持续优化通关环境。
9.推广应用口岸智慧查验平台。建设查验流程线上办理、智能确认预约顺序、流程动态跟踪、免单申请及电子化提箱、异常状态预警等五大基本功能的口岸智慧查验平台,提升关、港信息交互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查验环节查询功能,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10.推广海事“云登轮”远程监管机制。推广以海事“云登轮”为代表的“互联网+”远程信用监管机制,优化海事监管效能,提升港口安全生产效率,推动信用监管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11.推广应用“货主码头双选船”平台。完善平台服务货主、港口的功能,加强与“单一窗口”、航运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提升保障化工生产供应链功能,提高到港液货船安全状况与生产效率。
三、规范口岸经营秩序,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 12.实施口岸服务收费动态管理。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优化收费公示结构,督促港口、船代、货代等企业动态更新服务收费,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示率。
13.强化收费价格监督检查。密切关注投诉举报及问题线索,加大口岸服务收费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对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依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4. 建立口岸服务企业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或借助部门网站、行业平台,开发应用跨境贸易中介机构服务评价功能,公布评价结果,试点公布主要报关企业代理的货物通关时间,不断规范和提高服务水平。
15.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坚持“企业导向”的原则,健全常态化、市场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倡议口岸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和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口岸领域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为企服务,着力增强广大企业获得感 16.公开口岸服务承诺。公布港口作业、船公司及其代理业务受理流程、作业时限标准,公开服务项目的“5+2”“7*24小时”和“预约制”等方面服务承诺。打造“1010-0532”“青港热线”,提供集港口现场、市场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形成覆盖全港、互联互通的“一号响应”格局。
17.完善口岸通关查验服务。精简海关申报随附单证,进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装箱单,出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等商业单证。推行灵活通关查验,对有特殊运输要求的出入境货物,采取预约查验、下厂查验、入库查验等方式,减少货物搬倒和企业等待时间。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的重点民生保障货物实施优先查验。
18.提升边检勤务工作效能。推行边检行政许可网上办、不见面审批、网上(电子)查验。试点建设口岸限定区“无感查验”系统,登轮人员通过生物信息识别验证通行,车辆通过信息识别验证通行。打造“网上办、掌上办、咨询办”和“一般业务网上办、特殊业务预约办、批量业务错峰办、紧急业务绿色通道办”便民举措,实现边防检查手续“一站式”办理。
19.提升海事电子政务水平。持续推进海事“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应用,真正实现“零跑腿”和“只跑一次”。实施国际班轮诚信申报模式,在船舶、船员基本情况无变化的情况下,一次提交《告知承诺书》长期有效。推动实现进出港口危险货物全过程无纸化办理,进一步提高船载危险货物通关效率。推广复制“套泊热接”,压缩船舶靠离时间。
20.首创实施董家口港区船舶岸基管线加油业务。加强港口、燃料供应等单位的协作,在液货船装卸油交叉作业等关键环节争取政策突破,建立行业指导意见,实现液货船保税燃油供应改革。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