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五年不懈努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总量上迈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将接近10万亿元大关;经济结构实现显著优化,“四新”占比将由目前的30.2%提升到40%,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月6日,在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山东“亮”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目标,令人期待。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关兆泉介绍,未来五年,实现这样的目标,山东将重点在科技创新、动能转换、扩大内需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加力突破。
紧扣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强化战略平台支撑,争取更多“国字号”“中字头”科技力量在山东布局,深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造条件。二是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源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群。实施省属高校“双高”计划,建设15所高水平大学和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到2025年分别达到2.5万家和3万家。
紧扣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塑强现代产业新优势。做优做强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方案、“十强”产业突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化部署5G、物联网等新基建,打造“中国算谷”算力新高地,培育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塑造一流产业生态,实施强链、建链、补链、保链系列工程,培育领航型企业,带动形成千亿级、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
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探索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着力扩大中高端消费,升级智能家电、汽车等实物消费,建设济南、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启动促进生产消费双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十大类统领性工程”,滚动推进纳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今年将集中建设1600个省重点项目。
紧扣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交通方面,以“市市通高铁”为目标,建设鲁南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山东段、雄商高铁山东段等高铁项目,打造四通八达公路网,建设现代化机场群。到2025年,高铁、高速通车里程将分别达到4400公里、10000公里左右。能源方面,持续扩大“外电入鲁”,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水利方面,新建烟台老岚、青岛官路等水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实施引黄灌区、水库灌区、河湖灌区节水工程,完善“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春晓 报道)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