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山东力争省级用3年、市县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确保“哪里有财政资金和政府公共资源,哪里就有绩效管理”。这是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消息。
2018年9月,我国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次年1月,山东开始积极探索政府财政运行绩效管理路径,选取了8个省级部门单位和8个市、8个县共115个部门先行试点。202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33个省级部门、2284个市县部门。
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指标来衡量。为此,山东财政已初步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体系。
山东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键环节,事前重在扎紧关口、事中重在监控纠偏、事后重在评价问效。省财政厅副厅长陈东辉列出这样几组数据:两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对1万多个新增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其中财政部门直接开展的事前评估项目3000多个,涉及资金453亿元,否决不合规项目、减少不合理预算70.4亿元;各级财政部门对1.4万多个项目开展了重点监控,涉及资金1415亿元,通过监控调整收回资金69.6亿元;各级各部门对9万多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财政部门对6125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同时,通过评价完善制度办法522项,整改问题4119条,取消或调整专项资金382项,压减预算112亿元。
今年,山东省将研究出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推进完善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领域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的无缝隙全覆盖,省级实现对省直部门的全覆盖,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参与事前绩效评估和重点政策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记者 田国垒)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