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山东住房城乡建设会议在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着力促进城市品质新提升,今年山东将扎实开展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
一是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进城市增绿攻坚五大工程,新建城市绿道500公里以上,30%左右社区创建为绿色设区。加大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扬尘防控长效机制,推动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地下市政设施普查,加快推进地下空间利用和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加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养老、医疗、教育、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快管廊确权和管线入廊,新增廊体30公里。
二是加快推动“新城建”。城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要加快落地实施一批“新城建”项目,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启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是增强城市韧性。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探索建立定期体检、评估机制。实施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分类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城市应急和综合防灾体系,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提升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能力。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雨水蓄积能力,设区市新增海绵城市面积80平方公里。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整治,确保安全度汛。
四是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权责明晰、功能齐全、三级联动(市区街)的服务管理模式。开展市容市貌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服务优先、处置与疏导相结合,建立轻微免罚制度,探索“非接触式执法”等柔性执法方式。推进城管智慧化升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化升级,加快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执法”,完善“一级指挥、两级平台、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运行模式,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
五是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精神,推动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出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技术规范,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和协调推进机制,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体系。济南、青岛、泰安要完善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回用率持续提升;全省第二批22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一批成熟的经验模式。
六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切实抓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精心开展城市设计,从立体空间上统筹协调城市建筑布局,优化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打造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报道)
责任编辑:李玮
暂无留言